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漢堡選單漢堡選單漢堡選單

公告資訊

首頁 / 公告資訊
::: :::
日期:2025-03-27
本場演講講者與師生合影。 (照片來源:外交學系)

本場演講講者與師生合影。 (照片來源:外交學系)

外交學系吳崇涵主任致詞。 (照片來源:外交學系)

外交學系吳崇涵主任致詞。 (照片來源:外交學系)

本場演講主持人梁英斌兼任教授致詞。 (照片來源:外交學系)

本場演講主持人梁英斌兼任教授致詞。 (照片來源:外交學系)

本場演講主講人夏立言大使分享。 (照片來源:外交學系)

本場演講主講人夏立言大使分享。 (照片來源:外交學系)

本場演講主講人夏立言大使為同學們分享精采的演說。 (照片來源:外交學系)

本場演講主講人夏立言大使為同學們分享精采的演說。 (照片來源:外交學系)

本場演講主講人夏立言大使為同學們分享精采的演說。 (照片來源:外交學系)

本場演講主講人夏立言大使為同學們分享精采的演說。 (照片來源:外交學系)

現場同學踴躍提問。 (照片來源:外交學系)

現場同學踴躍提問。 (照片來源:外交學系)

現場同學踴躍提問。 (照片來源:外交學系) (2)

現場同學踴躍提問。 (照片來源:外交學系) (2)

現場同學踴躍提問。 (照片來源:外交學系) (3)

現場同學踴躍提問。 (照片來源:外交學系) (3)

本場演講主持人梁英斌兼任教授為本場演講進行總結。 (照片來源:外交學系)

本場演講主持人梁英斌兼任教授為本場演講進行總結。 (照片來源:外交學系)

本場演講講者與師生合影。 (照片來源:外交學系)
外交學系吳崇涵主任致詞。 (照片來源:外交學系)
本場演講主持人梁英斌兼任教授致詞。 (照片來源:外交學系)
本場演講主講人夏立言大使分享。 (照片來源:外交學系)
本場演講主講人夏立言大使為同學們分享精采的演說。 (照片來源:外交學系)
本場演講主講人夏立言大使為同學們分享精采的演說。 (照片來源:外交學系)
現場同學踴躍提問。 (照片來源:外交學系)
現場同學踴躍提問。 (照片來源:外交學系) (2)
現場同學踴躍提問。 (照片來源:外交學系) (3)
本場演講主持人梁英斌兼任教授為本場演講進行總結。 (照片來源:外交學系)

【外交系訊】

    本校外交學系於324日舉辦「外交實務中的國際法」專題演講,特別邀請到由夏立言大使擔任主講人,並由外交學系兼任教授梁英斌大使擔任主持人。現況盛況空前,本次演講共吸引到近80名師生踴躍參與,共同探討在外交實務場域中的國際法得如何運用,提升同學們對於國際法的理解與視野。

 

    本次演講首先由主持人梁英斌兼任教授為在場師生介紹夏立言大使的資歷,並提及兩人過去曾是研究所同班同學。夏立言大使目前為中國國民黨副主席,在過去曾經擔任對外關係協會會長、陸委會主委、國防部副部長、駐印尼大使、外交部政務次長、駐印度大使、駐紐約辦事處處長、外交部國際組織司司長暨APEC資深官員等要職,並畢業於輔仁大學法律學系、本校外交研究所碩士、英國牛津大學法律學系碩士及英國倫敦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

 

    夏大使首先提及,我們的外交處境相當艱難,一方面是受到委屈,只能以「中華臺北」為名參與國際事務,二方面是大部分的國家加入國際組織的條件不是那麼嚴格,而是對臺灣嚴格,原因只有一個,就是來自對手中國大陸的打壓,夏大使特別強調到。因此,臺灣必須要有四要素:實力、主要成員國支持、彈性、兩岸關係,才能加入成功實現國際組織。夏大使特別分享到,他剛接任外交部國際組織司司長所說的第一句話,就是要力推臺灣加入國際漁業組織。在此,實力就是指要有自己的實力,例如:臺灣擁有豐富的漁業資源;主要成員國支持,就是在加入的過程中必須重視到有哪些國家願意支持我們,例如:美國、日本、韓國、歐盟,尤其夏大使強調,我們跟美國的關係一向是最特別的,因為美國從二戰以來就是我們中華民國最重要的盟友;彈性就是指要能夠以不同的身分來加入國際組織,夏大使特別分享到,斐濟外交官Satya Nandan特別為臺灣說明以「特定實體」(certain entity)加入國際組織會是一個解方;最後,兩岸關係是否緩和也會影響到臺灣參與國際組織的難易度,是故讓兩岸關係緩和下來才會有臺灣加入國際組織的機會。

    除了嚴肅的國際議題之外,夏大使也向同學們分享到當外交官時有趣的故事,像是當外交官時常會有坐不完的飛機,坐到最後的心得是,當外交官時常會坐飛機坐到忘記時差,或者是美國在911恐攻事件後接連發生大停電,有次更曾經從47樓走到1樓辦公來回奔波。

 

     針對同學們踴躍提問的部分,夏大使也給予熱情地回應。在第一階段的提問中,首先是同學提問到,兩岸的外交官在國外相遇時是否會有互動?夏大使答到,兩岸的外交官在國外是並不會有交流的,後來我們轉變態度改為抱持歡迎對話的態度,中共的外交官仍堅持不願見面,一直到在推動2000APEC在汶萊的大會時,夏大使特別向中共外交官據理力爭,討論有關於臺灣的出席準備方式等等,才終於促成兩岸外交官在國際場域上的破冰;接著有同學提問到,夏大使是因何故有想要當外交官?夏大使答到,在高中的時候就對於當外交官很有憧憬,但中間曾因1979年中美斷交而放棄念頭,因而曾至國外的商船公司實習,或者是想從事有關於國際商業法領域的執業律師,最後仍回國內到了行政院新聞局任職。說道這邊,夏大使特別分享他的感觸,命運有許多的安排是當年想也想不到的,夏大使進一步說,他最初是在外交部歐洲司,後來卻因為長官提拔而來到了北美司,後來更也想不到會去了國防部、陸委會、甚至是從政,這些來自命運中的安排都是在當年想也想不到的。

 

    在第二階段的提問中,同學們陸續對於夏大使的外交官生涯中有關於政府機關運作等實務面深感興趣,便開始有同學們提問到,由於陸委會與外交部在部分的政策推動上有性質相似的緣故,因而有同學特別提問到,外交部的地域司與條約法律司的司與司之間的關係是如何運行?夏大使答到,在外交部裏頭,司與司之間會有相互諮詢、跨單位協力的互動方式;有關於陸委會與外交部之間的跨部會協調關係,夏大使坦言,陸委會與外交部之間的跨部會協調能力有待加強,因為這牽涉到各部會的本位主義問題,夏大使更舉例,臺灣在東南亞的詐騙犯問題,就時常牽涉到中共的涉入,而詐騙犯逮捕之後要引渡至臺灣或是中國大陸受審,陸委會的跨部會協調能力在此足見有待改進;又再來有同學們提問到,外交官在國外與外國的外交官進行互動時,是否會有因為宗教差異所帶來的影響?夏大使答到,各國外交官雖然有各自的宗教信仰,但整體互動上並不帶來影響,惟必須謹小慎微地注重到來自不同宗教信仰所在意的禮儀,方能表示尊重與禮節;最後,也有同學問到,有關於本次演講所圍繞的國際法主軸,究竟國際法對於當一位外交官是否重要?夏大使答到,一定要有國際法的訓練,外交官才會知道如何去進行論辯,是故國際法對於外交官而言都要會是基本常識,這樣才能夠在國際場域上正確掌握如何向臺灣爭取到更多的權益。

 

    隨著本場演講逐漸來到尾聲,主持人梁英斌兼任教授也來了一場有獎徵答,並特別贈送夏大使當年於本校外交研究所唸書的藏書,且打趣地提到,這本書是加拿大外交官人人都會有一本的國際法教科書。是夏大使任職渥太華期間,必備的加拿大視角的國際法教科書,值得珍藏。

 

    回顧本場演講一共吸引近80名師生踴躍參與,並且熱烈提問,夏大使亦向同學們給予熱情的回應。未來,外交學系仍會舉辦更多類似的專題演講,歡迎有興趣的師生踴躍關注本系訊息。參與本場演講的同學們,可謂是收穫滿滿。

back to top
回首頁 政治大學 網站導覽 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