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漢堡選單漢堡選單漢堡選單

國關論壇

首頁 / 系所動態 / 活動講座 / 國關論壇
::: :::
日期:2024-12-23

本學期(113-1)第三場國關論壇邀請到外交學系陳秉逵教授以「央行數位貨幣與國際金融秩序:規範調和或分裂?」為題進行分享。此次論壇深入探討了中央銀行所發行的數位貨幣(CBDC)對全球金融秩序的影響,尤其是在金融穩定和全球金融治理方面的挑戰。

 

論壇中,陳教授首先介紹了區塊鏈技術及其在加密貨幣中的應用,強調了分散式帳本技術(DLT)的特徵,並與傳統的中央集權式帳本管理進行對比。傳統的帳本由中央管理,使用者必須信任中央並服從其管理方式,而分散式帳本則由多方共同維護,具備去中心化、不易篡改和透明的特點。

 

陳教授進一步分析了加密資產的發展,尤其是比特幣和穩定幣的崛起,這些加密資產挑戰了傳統的金融體系並促使央行考慮數位貨幣的發行。穩定幣的出現被視為推動央行數位貨幣發展的重要驅動力,因其與法定貨幣掛鉤,提供了一種更加穩定、安全、以及有效率的數位交易方式。

 

然而,論壇中也強調了CBDC目前所面臨的一系列爭議,尤以個資問題為最。陳教授指出,無論是以何種電子或非現金方式支付,交易都需進行驗證,CBDC也不例外,這意味著央行將需要取得使用者的生物識別資料(如指紋、臉部或虹膜掃描)進行身份識別。這樣的驗證機制可能引發對個資安全的憂慮,尤其是當敏感資料存儲於央行所管理的系統中,並且如果外國政府可存取這些資料,將進一步加劇信任問題。

 

同時,反洗錢與反資恐問題也成為CBDC討論中的焦點。為了防止非法交易,CBDC可能會設立每日交易限額與保護機制。然而,這樣的限制也讓民眾質疑是否足夠信任央行來管理自己的資金,並擔心國安機構等是否會要求央行提供交易資料。這些問題可能影響人民對CBDC的接受度,進而挑戰其推廣與實施。

 

論壇中亦探討了CBDC的出現能否作為反抗美元霸權的手段。對於受到美元制裁的國家(如伊朗、俄羅斯、北韓等),她們希望擺脫美元交易體系,減少對美元的依賴。然而,這些國家面臨技術、基礎設施和金融體系的重大瓶頸,難以推動跨境的本幣交易。另一方面,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儘管歐盟與中國等大國可能具備推動CBDC的能力,但缺乏足夠的動機來發展一套取代美元主導的交易體系。儘管中國在數位人民幣方面已有一定進展,但其人民幣的國際化仍相對緩慢,遠未達到與美元等國際貨幣競爭的程度,短期內難以對美元主導的全球金融體系形成實質挑戰。

 

論壇中,陳教授特別指出,目前積極開發CBDC的國家大多為開發中國家。這些國家往往面臨金融市場發展低與通訊基礎設施不足的挑戰。然而,隨著這些國家科技的快速發展,許多國家正進行「科技跳蛙」——迅速追趕先進技術,縮短與已開發國家的差距。只要這些國家改善科技基礎設施,CBDC的推動將有助於她們提升金融體系,並可能在短期內達到或超越先進國家的金融水準。

 

論壇中,有與會者於QA環節提出,隨著CBDC的發展,未來可能會出現貿易區域內的區塊式融合,類似北美、歐盟與東亞等區域,這將進一步改變國際金融格局。這種區塊式融合將促使各國在規範、技術與金融體系等方面進行協調,對全球金融市場帶來影響。然而,陳教授提出了不同的觀點。陳教授認為,各經濟區塊間的來往十分緊密,因此即使世界形成不同的經濟區塊,主要國家還是有動機維繫跨國的規範。CBDC的發展不僅僅是金融問題,還涉及地緣政治等更複雜的因素。CBDC的推動將不僅受技術層面整合的影響,更會受到國家間政治關係的驅動,而非單純的經濟利益。這樣的考量使CBDC的發展充滿不確定性,可能無法像全球貿易區域般快速且順利地進行區塊式融合。

 

此次論壇提供了深入的討論平台,讓與會者能夠了解央行數位貨幣在當今國際金融體系中的潛在影響,以及其對國家治理、金融穩定和國際合作的挑戰。

 

(撰文:張鵑萍 攝影 : 張鵑萍)

 

吳崇涵主任作為開場主持人出席本次國關論壇。(來源: 張鵑萍)

 

周冠竹博士作為主持人出席本次國關論壇。(來源: 張鵑萍)

 

陳秉逵教授「央行數位貨幣與國際金融秩序:規範調和或分裂?」為題進行分享。(來源: 張鵑萍)

 

與會師生認真聆聽。(來源: 張鵑萍)

 

周冠竹博士於QA環節進行提問。(來源: 張鵑萍)

 

與會同學於QA環節進行提問。(來源: 張鵑萍)

 

與會師生與會後進行大合照。(來源: 張鵑萍)

 

back to top
回首頁 政治大學 網站導覽 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