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漢堡選單漢堡選單漢堡選單

國關論壇

首頁 / 系所動態 / 活動講座 / 國關論壇
::: :::
日期:2023-11-02

本學期(112-1)第一場國關論壇由本系蔡沛倫教授揭開序幕。蔡教授以「國際法、塑膠汙染與公約談判:挑戰與展望」為題,講述在塑膠污染對環境及人類活動的衝擊下,於2022年展開的公約談判遇到什麼樣的障礙及未來可能的發展。

 

蔡教授於論壇一開始,透過跟同學的互動環節,帶大家討論海洋污染來源以及塑膠公約談判之概況。在與海洋污染相關之國際規範中,一般以污染來源為基礎規定國家義務,而主要來源包括船舶、傾倒廢棄物、陸地及海底活動,其中,陸地活動屬最大的污染來源,而塑膠又佔海洋廢棄物中的85%

 

蔡教授接著分享塑膠污染的現況,全球僅有不到10%的塑膠廢棄物獲妥善回收,且每年海洋塑膠總量多達數千萬噸;面對如此龐大的海洋塑膠廢棄量,雖已有相關環保組織和民間單位積極參與海洋塑膠清理行動,但成效仍然有限。

 

蔡教授指出,在現行有關海洋污染與塑膠相關的國際公約和文件中,有拘束力的國際公約經常缺少具體的塑膠減量或控制的規定,而有較具體內容之國際文件卻多屬軟法性質而沒有拘束力;以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為例,即便條約締約國多達169個國家,然其中並未就陸地來源的污染詳述國家之義務內涵,導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在海洋污染和塑膠管控上的影響力有限。因此,2022年決議展開的塑膠公約談判尤為重要。

 

緊接著,蔡教授介紹塑膠公約談判的背景與進展。相關發展可粗分為四階段,第一階段為1995年至2002年期間,聯合國環境署(UNEP)初步對塑膠汙染問題有所回應,通過《保護海洋環境免受來自陸源汙染指導方針》等相關文件並設置專家小組;第二階段,2022年聯合國環境大會(UNEA)通過5/14號決議,並召開了政府間談判委員會,討論組織及籌備等程序事宜及部分實質問題,包括公約範圍、目標及架構;今年(2023年)5月到6月期間的第三階段中,政府間談判委員會第二會期討論了包括未來通過有國際法拘束力性質文件中納入的元素等實質問題;而現階段則是由政府間談判委員會主席準備公約草案預稿(zero draft),並邀請國家和觀察員針對尚未納入的元素提供意見。

 

然而,蔡教授特別指出,塑膠公約談判的爭議問題與未來挑戰包括各國間在談判委員會組織與程序上的政治角力,就實體問題而言,對於未來通過文件之性質、控制措施關注的重點與執行層次議題等面向,國家間尚有歧見需要克服;而接下來,政府間談判委員會代表將陸續在2023年至2025年期間開數次會議,以討論出較具共識的公約版本,並預計於2025年年中召開外交會議(Diplomatic Conference),通過開放各國簽署的公約版本,然考量前述現實問題,是否能在預定時程內順利產出公約文本、國家是否會有意參與並確切執行,皆有許多變數,環保組織、石油相關企業等各利害關係方也將持續關注塑膠公約談判的結果。

 

本次論壇內容十分豐富,與會師生也熱絡地交流想法、滿載而歸。下一場論壇將於11/22(三)舉行,並邀請到本系蘇卓馨教授以「美中競爭下的歐盟印太戰略」為題進行分享,歡迎各方朋友一同參與!

 

(主持人馮慕文老師介紹主講人蔡沛倫老師)

 

(蔡老師以《國際法、塑膠汙染與公約談判:挑戰與展望》為題進行分享)

 

(與會同學專注聆聽)

 

(論壇結束主持人邀請主講人及與會師生合影留念)

back to top
回首頁 政治大學 網站導覽 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