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學期(111-2)第一場國關論壇於3月22日順利落幕!本場論壇邀請到陳麒安老師以「現實主義理論與分化聯盟戰略」為題,分享在現實主義下,國家如何透過「弱化或縮小敵對聯盟」的手段,達到「制衡」的目標。
論壇一開始,陳麒安老師先介紹現實主義中的「制衡」概念,並指出「分化聯盟戰略」其實是學者提出國家可以採取外部制衡的方式之一,只是以往較少受到關注,但透過了解「分化聯盟戰略」,可以增進我們對於國家外部制衡行為的理解,亦有助於創造更加精確的制衡理論,並了解「制衡失敗」的相關理論和實際問題。
「分化聯盟戰略」作為國家採取的外部制衡類型,透過弱化或縮小敵方聯盟,以防止具有威脅性的對手聚集,或引發該聯盟的退化而增強自身相對於外部威脅的優勢。陳麒安老師提出「分化聯盟戰略」的最低目標是阻止對手聯盟因新成員的加入而變得更強大,最高目標則是在削弱對手陣營的同時,還能擴大自己的聯盟。
陳麒安老師接著介紹不同學者對於「分化聯盟戰略」的分類,如將「分化聯盟戰略」分為強化型與對抗型兩種,分別為鼓勵目標國家去做原本就可能要做的事,以及驅使目標國家去做原本不願做的事。而分化對手的途徑亦可分為「選擇性遷就」與「對抗」,前者是利誘,後者則是透過處罰施壓的方式,試圖改變目標國的選擇。
陳麒安老師說明,雖然在傳統上,我們多半將國家未直接反抗對手的行為視為制衡失敗或制衡不足的消極作為,但若以削弱對手陣營為目標的「分化聯盟戰略」概念來探討,某些沒有直接反抗對手的行為,反倒可能是國家採取主動積極的作為來破壞對手聯盟的團結,進而營造對自身有利的態勢,並不需要直接正面衝突。
最後陳麒安老師指出,國家也需要考量「分化聯盟戰略」手段的必要性與限制,避免因為過度退讓而造成更大的損失,或因為過於強勢而激化敵意,反而促進對手陣營團結。另外,也應該要透過不同時空背景的個案研究來驗證「分化聯盟戰略」是否確實可行,理論推導是否合理。
在問答環節中,與會同學提出在「分化聯盟戰略」上,對「敵意強卻實力弱」的國家抑或是「敵意弱但實力強」的國家施壓,何者較易成功?陳麒安老師則表示,由於「分化聯盟戰略」中包含獎勵手段與施壓等手段,其成本與效果皆不同,而在實務上,由於國家在每個時期對於可不可讓與的利益之評估並不一致,故國家可自行列出各種手段之排列組合,以針對個案對症下藥。
本次論壇內容十分豐富,與會師生也熱絡地交流想法、滿載而歸。下一場論壇將於4/26(三)舉行,並邀請到本系陳貞如老師以「論甫通過之《BBNJ協定》」為題進行分享,歡迎各方朋友一同參與!
(主持人黃奎博老師介紹主講人陳麒安老師)
(陳老師演講)
(與會同學專注聆聽)
(論壇結束主持人邀請主講人及與會師生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