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研究所(以下稱東亞所)於12月14日舉辦「東亞所56週年所慶活動──研究生論文發表會與所慶餐會」。吸引相當多所上師生、畢業所友到場參與。
研究生學術論文發表會方面,由在學學生發表論文、學界所友評論,透過論文發表會的形式連結在學學生與學界所友兩者的重要學術交流的機會。第一場次主題為東南亞研究,由本所副教授孫采薇主持。發表的論文為:一、碩士生徐泊睿發表〈鄧小平與中越戰爭:一個派系政治途徑的視角〉,由輔仁大學日本語文學系特聘教授何思慎評論;二、碩士生彭鈺展發表〈越南如何回應中國提倡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由本所博士吳書嫺評論;三、碩士生趙子賢發表〈後蘇哈托時期印尼華人政治參與-以1999年至2024年歷屆大選的觀察〉,由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鄧克禮評論;四、碩士生許翰汶發表(非南海聲索國的南海爭議:新古典現實主義的分析框架〉,由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王綺年評論;五、碩士生段非發表〈泰國電影電視劇中的愛國主義分析:以電影《暹羅女王》為例〉,由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副研究員黃意植評論。本場次發表談論到透過派系鬥爭視角來檢視中越戰爭、越南在面對中國人類命運共同體新型外交關係的回應、印尼華人政黨的政治參與、東南亞南海非聲索國對於中國在南海問題的態度以及泰國王室透過電影與電視劇的方式來宣傳愛國主義解析。透過以上中國與東南亞政治的互動以及東南亞國家國內政治的主題發表,讓在座師生與畢業所友在東南亞政治方面獲益良多。主持人本所副教授孫采薇除了提及東南亞政治資料收集的困難,也鼓勵在座發表學生對於在東南亞政治領域的探索。
第二場次主題為中國大陸研究,由本所教授兼所長劉致賢主持。發表論文為:一、碩士生徐泊睿、吳允中與趙子賢共同發表〈吳蜀聯盟與孫吳的對外行為:戰略三角與權力平衡的比較〉,由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張登及評論;二、博士生梁師音發表〈工具理性的新毛主義:習近平意識形態與領導風格的權變),由東海大學政治學系助理教授劉明浩評論;三、碩士生陳冠諭發表〈習近平時代對教育的控制:政治社會化的教材編改途徑〉,由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副教授曾于蓁評論;四、碩士生周威震發表(創造條件:路徑創造的政治正當性),由中央研究院政治學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蔡儀儂評論;五、碩士生吳威融發表〈審時度勢:透視人民幣在非洲的實施效果:優勢、劣勢與未來前景〉,由國防安全研究院國家安全研究所副研究員林雅鈴評論。本場次發表談論到透過三國時代的歷史來與現代理論的對話、習近平透過工具理性的方式來利用毛澤東的意識形態來形塑其領導風格、習近平時期透過教材的編選來強化習思想的鞏固、習近平透過路徑依賴或路徑創造方式來維持習近平的長期執政以及人民幣在非洲的推廣的主題發表。不僅有回顧過去歷史與現代理論的對話,也有關於習近平時期在教育方面意識形態的推行、鞏固其政治地位的方式與領導風格的形塑以及在經濟方面中國人民幣在非洲的推廣,透過三個面向的發表主題以及評論人的講評,讓在座學生與畢業所友收穫許多。
透過兩個場次的文章發表讓在座師生、畢業所友得到許多的學術交流的機會,且學生的發表也讓在座師生、畢業所友收穫許多,提供大家在東南亞與中國大陸研究各領域的深入探索。
最後本所教授兼所長劉致賢在所慶閉幕式的講話中表示:「感謝在座的師長非常細心的對學生的文章進行指導,也給予發表同學許多的信心,也是我們東亞所優秀的傳統。透過舉辦學生論文發表會可以讓學生可以進行練習,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
在研究生論文發表會結束後,舉辦所慶餐會,畢業所友與在校學生相互交流、增進所上感情,氣氛歡愉當中,本所56週年所慶順利圓滿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