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事務學院訊】
2024年邁入尾聲,回首這一年,在美中競爭的國際脈絡之下,中國對台行動在頻率和力道上也持續加劇,如年初的「金門事件」以及近期的「聯合利劍」系列演習皆足以說明之。隨著習近平第三任期即將結束,其有關中國在2027年(中國建軍百年)將具備完全攻台能力的論述也越發受到關注,國際事務學院邀請到現任國防安全研究院副執行長韓岡明將軍與本院師生分享國際間以及兩岸對於併吞台灣的立場、作戰手段的分析以及台灣若面對中共攻台,在後備動員方面能夠如何因應。
韓將軍首先講述兩岸交戰的歷史脈絡,從1949古寧頭戰役到2022裴洛西訪台引發的鎖台危機,闡明兩岸直到現在仍舊處在交戰狀態之下,而根據目前兩岸各自的立場,這樣的狀態將持續下去,對於中共併吞台灣的企圖不能掉以輕心。其次,韓將軍提到當前中國併吞台灣的企圖主要基於歷史情感、地緣政治以及當前火熱的半導體產業,而台灣與中國的貿易互賴關係也是台灣的一大隱患,基於以上三大理由,中國在併吞台灣上也發展出不同的作戰方式,這些都值得加以探討並作為警惕。
接著,韓將軍分析國際上對中國武力併吞台灣的看法,指出中國併吞台灣的意圖不會輕易改變,但基於美中競爭、中國內部經濟等因素,中國攻台必須審慎考慮成本效益,制定最合適的攻台模式。而在兩岸立場上,韓將軍認為,中國並不會放棄使用武力併吞台灣,而台灣的立場則更傾向中國會武力犯台,「備戰才能避戰」是當前的主流立場。針對雙方的立場,韓將軍特別指出幾項共軍最可能攻台的時機作為提醒,包括台灣明確朝向獨立、和平統一對話延遲、外國勢力介入台灣本土事務等。
在併吞台灣手段部分,韓將軍引用孫子兵法將併台手段分為和平統一、以擾逼談、以戰逼降三大部分,而前兩者為當前中共最頻繁使用的模式,包含政治上的收買人心、貿易上依賴、在外交上強調一中原則並輔以作用範圍廣泛的「灰色地帶行動」,對中國而言這些才是併吞台灣最理想的方式。當然,若中國採取全面武力攻台,韓將軍也以其防衛動員的專業和大家分享,台灣多年來一直致力於模擬共軍武力犯台的作戰模式,比起共軍缺乏實戰經驗的狀況,台灣其實準備得更加充分,且可能使中國遭逢國際制裁、國內動亂等情形,這些接加大中國採取武力犯台的成本而使之卻步轉而採用其他手段併吞台灣。
最後,在台灣的防衛動員層面,韓將軍也以自身的經驗向大家說明,近年來國軍在招募以及編制上皆針對兩岸可能發生衝突進行準備,如延長義務役年限、在實戰地區進行教召訓練等,在領土防衛部分也針對作戰時的各項需求進行專業化編制,這些都大大增強了台灣防衛動員的實力,未來國軍也會持續進行有效的改革。
對於本次的主題,韓將軍也提出了幾點結論,第一,中國意圖併吞台灣是肯定的事實。第二,發生戰爭不會是兩岸期待看到的結果。第三,中國併吞台灣的方式相當多元且全面,中國最大的目的便是透過漸進式的影響,讓台灣人民失去警惕並逼迫我國政府與其進行談判。第四,中共武力犯台的成本相當高,此方式未必受到中共政府青睞,而我國對此已有一定的因應措施。最後,國軍應做到「備戰不求戰」、「應戰不必戰」。
影響兩岸局勢的變因相當廣大,身處台灣的我們應時時自我警惕,唯有透過各項管道掌握國際局勢的變動,才能有效避免「中共認知作戰」、「灰色地帶戰略」的侵擾,與各位同學共勉之。